从内容立场到教师立场到学生立场的课堂变革

 二维码 168
发表时间:2022-08-17 19:36作者:邱毅

从内容立场到教师立场到学生立场的课堂变革

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   邱毅

2021年,峨眉二中“教研组示范建设”进入第二期。3月5日,学校组织经高中三个年级前期申报遴选推荐的15个教研组召开了培训会,正式启动2021年的教研组示范建设工作。会议就本期教研组建设的理论学习、研究探讨、教案编写、示范展示等任务进行了部署,向15个教研组发放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两本理论学习书籍:一本是《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历案’的高中学生学习力提升研究”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估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另一本是《学历案与深度学习》,为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研究”及江苏首批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历案研究”研究成果。学校期望站在相关前沿研究的基础上尽快推动课堂变革,而变革的方向是“从内容立场到教师立场到学生立场”。

经过一个多月的分组学习,学校于4月24日在城东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以“学历案与深度学习”为主题的学习收获及思考集中研讨。校务会全体成员,三个校区全体班主任,高中高考学科教研组长,城东、城南两个校区教研组长,及教研组示范建设(第二期)15个教研组全体教师共计224人参加了这次集中研讨。周恒希、毛晨晨、王志伟、高四维、唐其芳、王丽、廖新蕾、陈静、徐梦、丁惠、万利成、王燕、范建军、万友芳、李全勇等15位教师分别代表所在教研组进行了交流发言。从发言情况来看,15个教研组对课堂变革的重视程度有高由低,发言层次也显示差异,总体情况是好的。很多事情,只要做就会有体验,体验产生收获,过程就是结果。我在研讨会上以“问题导向及使命导向”为题作了一个报告,主要阐述了两层意思。一是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我们的教育形态,教与学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课程和课堂是我们需要花大力气改进的领域。二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应该有“责任担当”!峨眉二中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紧跟时代,积极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整个活动的价值取向是把“接受改变、适应改变、主动改变、引领改变”作为一种学校的精神文化予以建构。

理论学习后的交流碰撞更清晰了思路与实践的路径。接下来的时间,各教研组基于各自的教学实际开始尝试编写“峨眉二中的学历案”。这个过程真正落地实施的教研组都有自己的体会,这种体会就会带动我们的课堂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渐进的,以至于有时我们都不容易感受到这种变化。但当某一个时刻你回首你的课堂,你会发现你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已经攀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已经开始对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学习”是一个词,但包含两个过程。“学”是知识获取的过程;“习”是知识的应用也就是实践的过程。为此,学校在12月9至18日组织进行了教研组示范建设(第二期)的展示交流暨年度决赛。15个教研组进行“说课、上课、评课”,相关学科教师和青年教师观摩比赛,由校务会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评委进行排序评分。每组活动完成后,各教研组基于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以简报的形式予以呈现。

回头看,第二期教研组示范建设活动研究课展示和第一期教研组示范建设活动研究课展示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期教研组示范建设活动基于“学、讲、想、练”比较宏观的指导思想,课堂百花齐放,但都和教师本人的素养和风格紧密联系。感觉上得好的课确实很好,想进行教学模仿却容易产生“这样的课很好,但让我立马复制却难以办到”的感触。第二期教研组示范建设活动借鉴前沿的研究成果“学历案”,把相对宏观的教学思想变为可供借鉴模仿的“专业教学设计”。我们就发现,15堂课平均水平有了一个整体性的提升,尤其是教学立场的转变带来了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大大提高在课堂上普遍呈现。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第一期教研组示范活动偏重于“艺术”而第二期教研组示范建设偏重于“技术”。技术能产生模型,模型能把实践中产生的经验上升为规律进行固化。这种固化的模型就具有示范效应从而能够传播。而这,正是普遍性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学校在12月29日召开了第二期教研组示范建设活动的总结表扬。教研组代表进行了发言,我在总结会上以“从内容立场到教师立场到学生立场的课堂变革”为题作了一个报告,和大家交流了两个方面的思考。第一方面的思考是我们对课堂变革的认识。时代的发展带来教育理念的转变,本世纪初开始的课堂改革,实现了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变。教学大纲的理念是“以知识为本”,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转变带来评价理念的转变,新一轮的高考评价改革,实现了考试大纲到评价体系的转变。考试大纲的理念是“知识考查和能力要求”,评价体系的理念是“素质评价”。而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同步联合推进,推动中学教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全面转变。我们必须主动的去面对这种转变:有效地调整好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从根本上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在深刻认识“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的基础上,通过改革供给侧“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专业化设计”增加“第一次信息转移”的效度,通过激活需求侧“变革学习方式”增加“第二次信息转换”的深度。从而实现“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学习”和“从低阶思维到深度学习”的深刻变革。第二方面的思考是基于对课堂变革的认识所推进的第二期教研组示范建设活动实践反思。活动设计总体还是按“计划—输入—实施—反思”的逻辑设计。我也对我所观摩的12个教研组的示范逐一谈了我的观点和建议。总的反思有3点“学的逻辑要求关注学什么,怎么学会,如何判断是否学会;学历案的用户是学生,使用的是学生语言,这是编写的前提;立场的转变带来了课堂参与度的大大提高”。对学历案“【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学习过程】——【学后反思】”五大环节的认识是“结构决定功能”,五大环节分别对应“我要去哪里;我知道是否到那里;我清楚怎样去那里;我经历去那里的过程;我是怎么到那里的”。第二期教研组示范建设还成立了第16个参与的教研组,成员是前期还没有参与活动的近10年进校的免费师范生和硕士研究生。

我们希望有高质量的课堂,这是理想蓝图,我们用教研组示范建设探索路径,这是发展实践。把“理想蓝图”和“发展实践”结合起来,生成一套自己的实践体系,形成一套自己的话语系统,实现基于原创的超越,必将完成课堂教学改革的现代构建。

时代的发展把教育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优先发展的位置。教育发展最核心的是教师发展,教师发展一方面要求发展教师的个人素养,另一方面要求把这种个人素养转化为教学实践,提高教书育人质量。峨眉二中现有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教师,未来属于创新者,希望寄予开拓者。学校迫切期望你们能练好内功、提升修养、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勤学苦练、增强本领,迅速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享受职业的尊严和光荣。